稻虾共作扶贫基地亩产值突破1.5万元,冬季反季高价热销,助力乡村振兴

哈尔滨新闻网 阅读:3 2025-05-10 09:48:25 评论:0
稻虾共作扶贫基地亩产值突破1.5万元,冬季反季高价热销,助力乡村振兴

近年来,我国农业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,其中“稻虾共作”模式在扶贫基地的推广与应用,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。近日,某地稻虾共作扶贫基地亩产值成功突破1.5万元,冬季反季高价热销,成为乡村振兴的亮点。

稻虾共作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虾类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,它充分利用了稻田的生态环境,实现了水稻与虾类的共生共荣。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,还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,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。

据悉,该稻虾共作扶贫基地位于我国某地,占地面积达1000亩。基地采用先进的稻虾共作技术,实现了水稻与虾类的科学养殖。在基地内,水稻与虾类共同生长,相互促进,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循环系统。基地负责人表示,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产出,还降低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,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。

近年来,该扶贫基地的亩产值逐年攀升,从最初的几千元增长到现在的1.5万元。这一成绩的取得,离不开基地的科学管理和创新技术的应用。基地引进了先进的稻虾共作技术,通过优化水稻种植和虾类养殖的周期,实现了高产高效。同时,基地还注重产品质量,严格把控生产环节,确保产品安全、健康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该基地在冬季反季高价热销。由于冬季虾类供应量较少,市场需求旺盛,基地的虾类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。据统计,冬季虾类产品的销售额占到了全年总销售额的40%以上。这一现象充分体现了稻虾共作模式的市场竞争力。

稻虾共作扶贫基地的成功,为我国农业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,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开始尝试稻虾共作等生态农业模式,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。

稻虾共作扶贫基地的成功经验表明,生态农业模式在扶贫工作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。一方面,这种模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,提高土地利用率;另一方面,它还能提高农民的收入,助力乡村振兴。在未来,我国将继续推广生态农业模式,为贫困地区农民带来更多福祉。

总之,稻虾共作扶贫基地亩产值突破1.5万元,冬季反季高价热销,不仅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持,也为我国农业扶贫工作树立了典范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,我们期待更多类似的成功案例涌现,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哈尔滨新闻网